健康知识
training
training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人才问题特别是基层人才素质低、知识和技能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医改政策顺利实施的瓶颈。提高行业培训机构的整体水平,进行培训规划与指导,营造培训机构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提升卫生人才整体素质非常重要。
本文力求通过描述培训工作的政策环境、目前提供卫生培训的机构及其服务提供现状、卫生培训供需之间的差距,为制定适宜的培训策略提供信息。
一、卫生人才及培训政策现状
1.卫生人力总体状况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1949年全国卫生人员数仅为54.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不到51万。到2008年底,我国卫生人员数近617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503万,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工勤人员约分别为36万、26万和53万(见图)。在卫生技术人员中,约有208万执业(助理)医生,165万注册护士。每千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为1.57和1.25人。
图 2008年卫生人才数量情况
然而,我国卫生人才队伍现状与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第一,卫生人力资源总量不少,但整体素质不高。《2006年中国卫生人力报告》指出,2005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人员仅占17.1%,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则为5.6%,远远不能满足卫生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第二,卫生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城市密集,农村缺乏;东部地区密集,西部地区缺乏;大型医疗机构中人才密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缺乏。第三,卫生管理人员与职业化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需加强教育和培训。
2.国家培训政策分析
国家高度重视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卫生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卫生部根据行业人才的现状和发展需要,还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
200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明确指出: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这些政策的不断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卫生人才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培训机构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问题
虽然我国卫生人才培训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尚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家政策方向明确,但培训行业缺少国家级的技术指导机构进行指导、示范。由于进入门槛低,医疗卫生培训机构纷纷建立,同时机构间竞争激烈,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很多培训机构只是起到培训中介的作用,缺乏课程研发和专职师资,培训课程的模式化、单一化严重,针对性、实用性不强。行业内各培训机构没有培育出各自的优势,未实现良性的分工协作,急需建立一个能够为行业各培训机构提供支持、导向、交流的平台。
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一方面,国家对培训市场基本上是一种法律层面上的“底线管理”(即培训不能违背现有法律和法规),而对于培训质量保障层面没有做出具体规定,对培训市场的有序和良性竞争也无法起到进一步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目前行业内大多培训机构只关注对课程、师资的即时评估,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评价培训的中长期效果。而这种由培训机构自行开展的课程质量评价活动,往往限于在培训机构内部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使用,是衡量机构工作人员、师资工作效率和内部质量改进的手段,评价结果的受众范围窄,没有发挥出促进行业培训整体水平提高的作用。培训评估技术落后,评估范围有限,亟需建立卫生行业有效、科学的评估体系。
三、思路
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卫生行业培训需要做好两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宏观层面。建立全国卫生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为行业内其他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技术支持、政策导向支持、培训评估服务,带动其他机构培训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整个培训市场的有序发展。
第二,微观层面。促进行业内培训机构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建立各有专长、有竞争有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推动行业整体培训水平的提高。
四、对策
基于上述情况分析,笔者认为在宏观层面建立全国卫生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是促进行业培训工作有序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各培训机构健康发展的基础。
建立全国卫生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建立规范、实用的培训课程体系。立足全国卫生人才培训事业发展的高度,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的同时,积极与相关部委、行业协会、学会及权威专家联系,群策群力,推动并参与制定各级各类卫生人才培训标准。
在此基础上,开展卫生培训行业动态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培训重点需求,立足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满足卫生人才培训的需求导向,设立丰富实用的培训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形成行业培训的示范。并将相关课程与其他培训机构共享,促进行业培训水平的提高。
第二,建立权威、全面的培训师资体系。定期梳理师资队伍,调动社会各界优秀师资力量,建设专门的师资库,强化“能者上、劣者下”的师资长效评价机制,定期考核师资水平与培训效果。并建立针对师资的培训机制,建立多级梯队,按级别动态管理师资库,及时把握动态,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授课能力。
第三,建立全面、互动的培训学员体系。建立健全学员分类、分级管理系统,建立学员培训档案,跟踪重要岗位的培训情况并持续改进。结合卫生政策,做好学员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充分开发培训需求。一方面积极收集,根据共性的、亟需的、有价值的需求及时组织专家开发课程,促进行业人员的成长;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对卫生行业人才的要求,积极引导培训需求,进而促进学员提升相应的工作能力。
第四,建立广泛的培训合作体系。以资源整合互补为切入点,联合行业内多个培训机构,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知名企业的合作,积极稳妥地调动社会资源,推动专项领域的培训工作的发展。
第五,建立行业培训评价体系,切实促进全国卫生行业培训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多方汇集专家建议,研究制定培训评价体系,从而理顺培训工作价值链,对课程、师资、培训效果与满意度等关键环节加强指导规范,从机制上强化核心竞争力形成。在行业内催化出一批精品课程、精英师资、精干机构,指导、规范行业培训机构提高水平,进而促进全国卫生培训行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 西方医学人文关怀艺术及涉外英语专题培训项目第四期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
下一篇: 没有了
TOP
QQ客服